似然函数是连接数据与参数的桥梁,通过“数据反推参数”的逆向思维,成为统计推断的核心工具。理解它的关键在于区分“参数固定时数据的概率”与“数据固定时参数的合理性”,这种视角转换是掌握现代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的基础。
一、在学习似然函数之前,我们需要弄懂什么是条件概率
概率是指在事件 B 已经发生的前提下,事件 A 发生的概率,记作 P(A|B),读作“在 B 发生的条件下 A 发生的概率”。其定义为:
其中,P(A ∩ B)表示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的概率,P(B) 表示事件 B 发生的概率。需要注意的是,P(B)必须大于零,否则条件概率无法定义。
示例:
一个标准的52张扑克牌堆,问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牌,这张牌是红心的概率是多少?这是一个无条件概率问题,答案(红心) = 13/52 = 1/4。
现在,假设已知抽到的牌是一张(或方片),在此条件下,这张牌是红心的条件概率是多少?这是一个条件概率问题。
设事件 A 为“抽到红心”,事件 B 为“抽到红色牌”,则:
- P(A ∩ B) = P(红心) = 13/52
- P(B) = P(红心或方片) = 26/52 = 1/2
因此,条件概率 P(A|B) 为:
需要注意的是,条件概率 P(A|B) 与 P(B|A) 一般不相等。例如,在上述例子中,P(红心|红色牌) = 1/2,而 P(红色牌|红心) = 1,因为在抽到红心的情况下,必然是一张红色牌。
条件概率在统计学、概率论以及机器学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,特别是在贝叶斯定理中,条件概率是核心概念之一。
二、还需要弄懂什么是高斯分布?
(一)高斯分布
高斯分布(也称为正态分布)是统计学中最常见的连续概率分布之一。其概率密度函数呈对称的钟形曲线,描述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集中程度。高斯分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广泛应用,常用于表示未知的随机变量。
概率密度函数:
对于均值为 μ、标准差为 σ 的高斯分布,其概率密度函数为:
其中,μ 决定了分布的位置,σ 决定了分布的幅度。
标准正态分布: μ = 0、σ = 1 时,标准正态分布,其概率密度函数为:
性质:
-
**对称性:*斯分布关于均值 μ 对称。
-
68-95-99.7 规则: 在高斯分布中,约68%的数据位于均值±1σ范围内,约95%位于均值±2σ范围内,约99.7%位于均值±3σ范围内。
在三维视图中,二维高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图像类似于一个倒置的碗,中心最高,向四周逐渐降低。其数学表达式为::
应用:
高斯分布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地位,常用于描述自然和社会科学中的随机变量。例如,在测量误差分析中,假设误差服从高斯分布可以简化分析过程。
此外,根据中心极限定理,当对大量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求和时,其和的分布趋近于高斯分布,这使得高斯分布在统计推断中尤为重要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高斯分布在理论和应用中广泛存在,但并非所有数据都服从高斯分布。在进行数据分析时,应首先检验数据的分布特性,以选择适当的统计模型。
为了直观理解,我们来看一下高斯分布对应的图像:
高斯分布(也称为正态分布)的图像呈现为对称的钟形曲线,其形状由均值(μ)和标准差(σ)决定。均值 μ 确定曲线的中心位置,标准差 σ 控制曲线的宽度和高度。标准差越小,曲线越陡峭;标准差越大,曲线越平坦。
(二)形象理解高斯分布
1. 直观比喻
想象你在测量一群人的身高:
-
高斯分布:大部分人的身高集中在某个平均值附近(如170cm),极端高或矮的人较少。
-
观测数据 y:每次测量的身高值(如169cm、171cm、168cm等)。
-
假设 y 服从高斯分布:意味着这些测量值围绕某个“中心值”波动,且波动规律符合高斯分布的形状(钟形曲线)。
2. 具体场景
以线性回归为例:
三、然后来掌握什么是似然函数
1.认识连乘运算符“∏”的用法:
2.了解独立同分布的意义:
在概率论与统计学中,独立同分布(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,简称 i.i.d.)指一组随机变量彼此独立,且服从相同的概率分布。这意味着每个随机变量的取值不会影响其他变量的取值,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分布特性。
独立:随机变量之间互不影响,即一个变量的取值不依赖于其他变量的取值。
同分布:所有随机变量遵循相同的概率分布,具有相同的分布函数、期望值和方差等统计特性。
示例:
-
抛硬币实验:假设我们进行多次抛硬币实验,每次记录硬币正面朝上的结果。每次抛掷都是独立的(一次抛掷的结果不影响另一次),且每次抛掷的结果服从相同的分布(正面和反面的概率相同)。因此,这些抛掷结果构成一组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。
-
掷骰子实验:假设我们多次掷骰子,每次记录掷出的点数。每次掷骰子都是独立的,且每次的结果服从相同的分布(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相同)。因此,这些掷骰子的结果也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。
独立同分布是许多统计推断和机器学习方法的基础假设。例如,在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时,通常假设训练数据是从同一分布中独立采样的,以确保模型对新数据的有效性。
需要注意的是,独立同分布并不意味着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都相同,而是指随机变量之间相互独立,并且遵循相同的概率分布。
3.认识似然函数
(1)似然函数的概念
给定一组独立同分布的数据样本 x1,x2,...,xn,假设它们服从高斯分布,则似然函数表示在给定参数(μ, σ²)下,观测到这组数据的概率。
由于对数函数是单调递增的,通常对似然函数取对数,得到对数似然函数:
通过最大化对数似然函数,可以估计参数μ和σ²的值。
因此,似然函数和高斯分布的关系在于,假设数据服从高斯分布时,似然函数基于高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构建,用于估计分布的参数。
定义:
似然函数是统计学中用来 “衡量模型参数在已知数据下的合理性” 的工具。简单来说,它通过观测到的数据,告诉我们 “不同参数值对产生这些数据的可能性有多大”。
核心思想:逆向思维
-
概率:已知参数 → 预测数据可能性
(例:已知硬币是公平的(参数θ=0.5),抛10次出现6次正面的概率是多少?) -
似然:已知数据 → 推测参数可能性
(例:抛10次硬币观察到6次正面,此时参数θ=0.5的“似然值”有多大?θ=0.6呢?)
类比:
-
概率:天气预报说“明天下雨的概率70%” → 预测未来。
-
似然:今天下雨了 → 推测“气象台模型参数设置是否合理”。
数学形式
(2)如何理解“似然”
(3)最大似然估计(MLE)
(4)关键区别:似然 vs 概率
(5)常见误区和实际应用场景:
-
误区1:认为“似然值高”等于“参数正确”。
→ 实际只能说明“参数对当前数据更合理”。 -
误区2:混淆似然函数与后验概率。
→ 后验概率 = 似然 × 先验概率(需贝叶斯框架)。 -
误区3:忽略数据的独立性假设。
→ 若数据不独立,联合似然的乘积形式不成立。
-
参数估计:如线性回归、逻辑回归中的MLE。
-
模型选择: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似然值(如AIC准则)。
-
假设检验:构建似然比检验(Likelihood Ratio Test)。
这篇文章,我整理了学习最大似然估计之前的基础知识,在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,我们下一步进行学习线性回归中,求最优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。